匠说电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42|回复: 0

赵继成:拼多多撬动的社会价值远远大于GMV

[复制链接]

261

主题

261

帖子

7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5
发表于 2019-3-9 20: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拼多多,正在信息化与传统农业之间搭建起一条路,一条让普通农民也能借势产业互联网的路。
全文4300字,读完约需要6分钟。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贫困人口再减少1000万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1000万,可不是个小数字,甚至顶得上欧洲一个小国的全国总人口。
群策群力,在扶贫攻坚这条路上,新电商拼多多的贡献非同小可:2018年度,拼多多平台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订单总额达653亿元。截至2018年底,拼多多平台注册地址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商户数量超过14万家,年订单总额达162亿元,经营类目以农产品和农副产品为主,预计带动当地物流、运营、农产品加工等新增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累积触达并帮扶17万建档立卡户。
也就是说,在你我通过拼多多动动指尖的过程,远在千里之外贫苦户或许就有了一顿晚餐。
人们常说,要想富,先修路。拼多多,正在信息化与传统农业之间搭建起一条路,一条让普通农民也能借势产业互联网的路。
为何代表新电商模式的拼多多能够利好与一线科技相隔甚远的农民?当大多电商纷纷争夺消费者的当下,拼多多为何会专门去顾及农田?拼多多又为何会耗费重金和大量人力物力去开拓农业现代化?


01 农田到餐桌,“智能商业”让天涯变咫尺


“吃是一种农业行为”,这是美国诗人温德尔·贝里的名言,也诠释了一种哲学关系:食物不单单是化学成分的堆砌,还反映了各种社会关系,比如生物与土壤、耕者与食者。

而如果放在今天的市场环节里,“吃”所涉及的社会关系更为复杂。以大蒜为例,在正常的产业链里,河南中牟田里的大蒜到北京,要经历农民—原产地收购商贩—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商贩—销地批发市场—终端(超市/菜市场)—消费者,从农民到消费者手里,中间一共经历了5个环节,各个环节都有物流、仓储的成本支出,并且形成了极高的损耗率。

由于下游市场的不确定性,加之各环节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每个环节所增加的成本都在30%-50%左右。由于农产品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这其中的每个环节挣的都是辛苦钱,没有附加值,更没有超额利润。所以经常出现农民贱卖、中间商不挣钱、消费者贵买的情况。

拼多多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

通过“拼农货”模式,拼多多为分散的农产品整合出了一条直达4.185亿用户的快速通道。通过“农货中央处理系统”,输入各大产区包括地理位置、特色产品、成熟周期等信息,经由系统运算后,将各类农产品在成熟期内匹配给消费者。

比如,一元一斤的青菜,以往通过层层环节,需要中间商差价、广告费、流量费等3倍的中间成本,最后超市或菜场的价格会高达4元。而通过拼多多,产品田间直邮到消费者,中间只需要0.6元的物流成本,最后用户购买价格仅为1.92元/斤。

惠利的不仅是消费者,还有农户。通过这条通道,平台将全国贫困县的农田和城市的写字楼、小区连在一起,成功建立起了一套可持续扶贫助农机制。



去年4月25日,在河南举行的“一起拼农货“开放日活动上,仅仅一天就卖出了33万斤大蒜,为农户增收100多万元。

这也是拼多多与传统生鲜电商的最大不同之处。

在传统电商的搜索场景下,很少有人会固定搜索购买农产品,农产品的成熟期很短,因此销售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拼多多通过信息流的精准匹配和分发,主动挖掘用户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从而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需求,有效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百香果、雪莲果这些原来几乎没有普通消费市场的非传统水果,通过新电商模式的扩散,成了一线城市消费者的新宠,并且孕育了数款年销量超过百万单的冠军农货。


02 “消费扶贫”成为长效扶贫的重要抓手


拼多多之所以能做大,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都有了更本质的理解和判断,切中了这批下沉人群,抓住了机会。同时,拼多多不仅仅是单纯的售卖渠道,也打通了上下游的整个产业链升级。

随着农产品需求量的攀升,区域性农副产品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升级。比如,由拼多多新农人发起的湖南宁乡某“外婆菜”产品,自去年4月上线以来,已实现单品销售超过500万,原材料采购覆盖300余农户,其中包括75户建档立卡的扶贫家庭,每户年创收达2000至20000元。


在新农人的带动下,部分县域农副产品加工业显著升级。而相关产业链的下沉,不仅丰富了当地的轻工业体系,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持续提升了覆盖地区农户的收益。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今明两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切实有效的、符合贫困地区特点的电商模式。

拼多多正是摸准了“实际”,以农产品上行为主,采取拼单的模式,比如“多多果园”,可以让用户在线上虚拟的果园中种下树苗,以交互、互动方式育果。果实成熟后,用户将免费收到一份由拼多多寄出的扶贫水果,大多来自四川大凉山、新疆南疆等国家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

拼多多发布扶贫助农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拼多多平台注册地址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商户数量超过14万家,其中注册地址为包括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甘肃临夏州、四川凉山州和云南怒江州在内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商户数量为24,555家,相关订单总额达9.35亿元。上述数据表明,在农货新供需模式下,消费扶贫已经成为建设长效扶贫机制的重要抓手。


用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专家洪涛的话说,拼多多此举是以需要为导向,建设高效安全绿色的农产品智慧供应链生态链(圈)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企业扶贫大多是单纯的捐钱捐物,或是让习惯了生产耕作的农民开发“农家乐”旅游。但拼多多则不同,农民仍是农民,就做你最拿手的种植,但是我用信息化的方式帮你卖产品。可以说,这种“拼多多式”的扶贫,让做农民成了件幸福的事。



03 以“柔性定制”带动农村就业


仅去年,拼多多平台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订单总额达653亿元,较2017年的196亿元同比增长233%,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之一。

外界看来,拼多多似乎顺风顺水。然而,把一个信息化平台推广到科技欠发达的边远农村,其难度不言而喻。

拼多多的农活团队曾遇到过两个棘手难题:贫困地区的上行基础设施薄弱,快递物流吞吐量较小,部分贫困县的农产品要运输到地级市才能进行有效集散,不仅错过了农产品的最佳成熟期,也由此产生了大额冷链及仓储成本,无法形成价格优势,只能靠固定补贴维持。同时,贫困地区懂电商的青年人稀缺,较为依赖外地客商,很难形成该地区的“内生动力”。

如果是从城市派人,运营成本会越来越重,也不现实。而如果放弃这片市场,又太可惜。

基于此,拼多多于2017年底全面践行“人才本地化、产业本地化、利益本地化”策略,并通过“多多大学”和“新农人返乡体系”,带动有能力的、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返乡创业。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中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新创企业的出现将改变过去以现存企业作为吸纳就业主体的格局。但与传统的提供资金和技术的“万众创业”不同,拼多多所扶持的新农人创业,提供了从生产、流通到销售的所有渠道。

除电商运营外,拼多多平台上的新农人还承担两大职责:联合平台及地方资源,对封装、物流进行优化梳理;直连本地建档立卡户,在当地有关部门和平台的监督下,确保各项资源扶持和溢价收购能切实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


相比外来客,本地化新农人所激发的“内生动力”,显然更能有效带动地区农货上行。拼多多的数据显示,拥有返乡新农人最多的贫困县,在区域店铺数量、冠军单品、产业升级等方面均具备明显优势。比如2018年,拼多多平台开店数量最多的20个贫困县中,西藏城关区、河南镇平县、安徽寿县、湖南邵阳县、江西上饶县、湖北麻城市、安徽望江县、河南虞城县、西藏日喀则市等9个县市区,拥有最多的返乡新农人。

可以说,这种“柔性定制”式的人才培养与提供,不仅让平台节约了大量成本,也让地区收益颇丰。

通常,我们判断企业体量大小,除了规模、盈收等经济数据外,还会考虑其回馈社会的体量,比如带动的就业岗位、贡献的GDP、提供的科技专利等等。

在这点上,拼多多毫无疑问都具有优势。拼多多为农村解决了大量就业。仅去年,就带动18,390名新农人,其中超过11,000名为返乡人才。过去三年以来,拼多多已累积带动62,000余名新农人,基本实现覆盖中国各大主要农产区。


04 对农业整个生产要素的一次革命


目前,中国的电商竞争已进入血海期,混战局面开启。但无论是传统的网购模式,还是以新零售为主打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都在通过各种方式获取消费者青睐,力争打通产品与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

然而,拼多多看中的是“最初一公里”:解决农产品流通问题,深入各大农产区开展更为细致的扶贫助农工作。

做农产品,并非转型。事实上,拼多多有做农产品的天然基因,团队最开始便是靠农产品起家,因为好做的项目都被别人做完了,只有农产品最难,最辛苦。拼好货当年做垂直电商的规模,已经做到了比当下所有垂直类生鲜电商加起来都大,与拼多多合并转为平台模式后,拼多多始终将农货作为平台的核心项目。

在互联网上半场,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早已将C端市场占据大半。可以说,目前一二线城市流量红利基本殆尽,三四五线下沉市场成为了新的流量入口,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支付形式的快速发展,拥有庞大用户群体数量的下沉市场成为全新蓝海,发展潜力巨大。

拼多多正是抓住了这一机会,用社交为渠道、移动支付为抓手,用社交圈定C端市场,触达了许多互联网大企业无法触达的人群,成功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计划。同时,在吸纳B端的同时,也用平台的信息化去改造B端传统的流通方式,用B端的优势再去反哺C端,在市场中快速崛起。

可以说,拼多多正是用上半场的积累,以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为抓手,跻身下半场。

以十八大召开的2012年作为分析节点:2012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198.6亿元,到2017年增长到2436.6亿元,增长了12倍。2018年的数据尚未发布,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平均增长25.4%来计算,2018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预计不低于3055亿元,较2012年增长15倍。其中,2012年生鲜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36亿元,到2017年达到1418亿元(数据来源于商务部发布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8》),增长39倍。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平均增长25.4%来计算,2018年生鲜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预计不低于1778亿元,较2012年增长50倍。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拼多多“农货中央处理系统”的背后,绝不仅仅只是消费者买到了更实惠的水果,农产品的流通更便利,而是对于农业整个生产要素的一次革命,对于改变中国分散的小农作业模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毋庸置疑,中国企业正全面进入互联网化新时期,即产业互联网时代。与其他行业无异,农业互联网已经开始甚至完成了大半的B2C改造,下一步,就是B2B的改造。令人欣喜的是,以拼多多为代表的企业,已经让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互联网对其的渗透也由流通端逐步上延至生产端。

拼多多正在改变中国农业,这份社会价值要远远大于企业GMV,这是拼多多真实的社会影响力。未来,在产业互联网的这条路上,农业是否能全力赶上,我们期待着拼多多能带来更多惊喜。

与作者交流

加微信号:zhaojicheng4218

更多互动,请关注新浪微博:赵继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 匠说电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