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十一刚结束,电商平台的财报季又接踵而至。
这厢,阿里2021财年第二财季总营收1550.59亿元,同比增长30%;云计算收入149亿元,成为仅次于零售业务的第二大营收项目。
那厢,拼多多三季度营收142.1亿元,同比增长89%;Non-GAAP净利润达到4.664亿元,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年活跃买家数增至7.313亿,一年净增长1.95亿,创下电商平台的用户增长新高。
“淘拼”之外,徐雷治下的京东亦有亮眼表现。
第三季度,京东净收入达到1742亿元,同比增长29.2%;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76亿元,去年同期则是6亿元;而截止到本季度,京东的年活跃买家数增长到4.416亿,一年内净增超过1亿。
不得不说,经历刘强东事件和疫情的阴霾后,京东已经开始回春,徐雷带队的京东集团开始出现新气象:双十一2715亿元的成交额再创新高、京东系企业纷纷迎来上市的里程碑……
如今,京东正闯入下一进阶关卡。
稳中有危透视三季度财报,京东的表现足够稳健。
自2018Q4以来,京东净收入同比增速跌破30%以后,一直未能回升到30%以上,今年一季度更是跌到20%;到今年二季度,京东净收入增速直线爬升到33.8%,本季度增速达到29.2%,维持在30%的基准线上下。
业绩逐步向好,京东三季度净商品销售收入也达到1514亿元,同比增长27.4%;其中日用百货商品销售收入581亿元,占商品总销售收入的比例接近40%。
另外,京东的净服务收入达到228亿元,同比增长42.7%,占总营收比重首度超过13.1%;其中的物流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73%。
可见,京东对外开放技术、物流的步伐,越迈越大。
本季度,京东的库存周转率达到34天;对比之下,管理约3700个SKU的零售企业Costco,库存周转天数约为30天,而京东仅自营的SKU就超过500万;这背后,是京东物流已经运营超过800个仓库,仓储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
毋庸置疑,物流是京东品质服务能力的最好证明,也是最大投入项。本季度,京东履约费用为115.92亿元,同比增长32.4%,其中仓储和配送占去大半,而京东的履约费用率也攀升到6.7%。
显然,无论营收还是费用,三季度京东的表现都相对稳健;另外,京东的用户增长亦是亮点之一。
截止2020Q3,京东新增的一亿多年活跃买家中,接近80%来自下沉市场,这主要归功于京东京喜在低线城市的耕耘,其双十一当天的下单量就突破1200万。
同时,自2018年三季度开始,京东的活跃用户就始终徘徊在3亿上下,没有超过3.14亿,直到2019年二季度,京东的活跃用户才一路攀升,到2020Q2时达到4.174亿。
而本季度,京东的活跃用户较上季度环比增长约5.8%,净增长达到2420万,虽不及上季度3000万的环比净增长,但依旧是近三个季度以来的高位。
用户增长持续向好,源自于京东作为一家电商巨头的“转身”,这包括不断挖掘流量入口和增量人群(快手短视频、下沉市场),以及塑造年轻化的品牌形象(双十一的京东脱口秀)。
这都是京东的阳谋。
但在用户增长端,京东也不乏“隐形压力”。本季度,拼多多的平均月活用户达到6.434亿、活跃买家数达到7.313亿,这一数字已经逼近阿里中国零售市场8.81亿月活用户的成绩。
同时,今年三季度,拼多多连续12个月的GMV已经达到1.46万亿,每位拼多多活跃买家的支出达到1993元,相较同期增长27%。
起家于下沉市场的拼多多,正凭借“天天双十一”的价格优势,不断向“五环内”渗透,而包括阿里、京东在内的电商平台,都会为之一震。
市值同样会说话,拼多多的市值目前已经达到1580亿美元,超过京东美股的1360亿美元,是阿里美股市值的近五分之一。
显然,电商格局依旧在嬗变,拼多多前脚杀入被认为毫无机会的电商赛道;后脚,新零售和社区团购正形成一股强气旋,疾风骤雨般的行业变革风暴即将到来。
京东必须闯关。
转型闯关在流量端,京东从未停止过对外的攫取。
早在去年5月,京东就与微信续签三年战略协议,后者将继续为京东提供位置突出的一级入口和二级入口,而目前微信“发现”页面的“购物”入口,就直接与京喜打通。
到了今年5月,快手与京东正式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在快手直播间购买京东商品无需跳转,而专注深耕下沉市场、日活超过3亿的快手,对京东的客群同样是重要补充。
从外部获取流量抓手,再借助“三超”等内部营销手段运营流量,京东追逐大势、广泛布局流量端,这也是各家电商进阶的必经之路。
更关键的,其流量布局不止集中于线上。
全资收购见福便利店、控股江苏五星电器、认购国美1亿美元可转债,京东的线下布局也可谓多点开花,这不仅仅是为了流量;在传统零售数字化的大浪潮中,转动线下引擎成为各家电商的必选项。
其实早在2015年,京东零售集团就成立了新通路事业部,专门面向中小门店,提供货源和数字化服务;当年,京东还投资了永辉超市,后者正式接入 “京东到家”,发展同城即配。
两年后,在所谓的“新零售”大旗下,京东在线下激进扩张:刘强东宣布五年内要开出100万家面向县镇市场的京东便利店、京东旗下无界零售品牌7FRESH号称五年内开出1000家便利店。
野心足够大,波折也在所难免。7FRESH在2019年换帅之前仅仅开出16家门店,而在下沉市场的京东便利店,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反思京东的新零售进程,错误与经验何在?一味激进追风新零售开店概念,并未发挥京东作为互联网企业的流量、技术优势,以及物流业务的长板,大规模布局店面,但又缺乏店面管理经验和统一指挥,阿里的“盒马模式”未必适用京东。
一个萝卜一个坑,脚踏实地建设供应链端,开放物流和流量营销的能力,这对京东而言,或许更具备可持续性;尤其是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的过程中,在消费端供大于求的环境下,供应链升级改造成为各家电商角逐的赛点。
因此,京东“闯关”进入新的征程。今年5月,京东在二次上市的招股书中就宣布,其将从技术驱动的电商公司转型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有京东战投人士也曾向媒体表示,B端市场远大于传统电商市场,目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还有70%多的份额在传统线下渠道,“所以我们坚定的从电商行业转型到B端来。”
当然,供应链的技术与服务能力同样需要补强:
今年4月,京东新成立大商超全渠道事业群,整合原有的消费品事业部、新通路事业部、7FRESH和1号店;
官方数据显示,截止今年5月,京东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项目“物竞天择”已引入超5万个线下门店;
今年7月,京东向利丰投资1亿美元,双方将共同开发数字供应链。后者是一家为零售品牌供应链管理提供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今年8月,京东与携程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程核心产品供应链将接入京东平台;
……
同样是多点开花,在消费者得到充分的市场教育后,电商模式的突破点更在于货品本身,而京东自身的长板就是品质好货,这是其深耕供应链、仓储等方面而积聚的实力。
实质上,电商平台的供应链改造,是在突破原有的“卖货”思维。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就曾表示,消费体验的需求已经不局限在购买商品本身上,而是扩展到了与电商购物行为相关的各个环节。
另外,京东更多的长板业务也可以在供应链端被复用,例如物流。京东物流CEO王振辉此前就谈到:2019年京东物流的外部收入已经超过总收入的40%。这是核心能力对外开放带来的成绩。
因此,强化供应链之外,京东还有更大的野望。
何以再造京东?当下,京东已经孵化出多个亿级、百亿级,乃至千亿级的巨兽。
即时配送领域,京东持股逾47%的达达于今年6月登陆纳斯达克,市值超过75亿美元;而在物流领域,还未上市的京东物流,计划2022年的营收将超过1000亿。毋庸置疑,这会是京东旗下又一家千亿市值的公司。
金融领域,年营收超过180亿的京东数科即将赴港上市;医药健康领域,被刘强东誉为“规模相当于再造京东”的京东健康,其在港上市申请已经获批。
2020年,无疑是京东系公司的丰收期,长线布局开始收获战果,这些平均成立三到五年的企业,都是京东未来在垂直领域提供服务的重要支点。
当然,多点布局中也有喜有忧。
去年1月,京东商城升级为京东零售集团,与京东物流、京东数科共同构成京东集团,也形成了京东业务的三驾马车:零售、物流和数科。
如今,已经独立运营三年的京东物流,来自外部的开放服务收入正持续增长;据晚点LatePost报道,京东物流的目标之一是“外部收入超过50%”。
物流无疑是京东的长板,也会是京东改造供应链、对外输出服务能力的重要支点,其也在不断补强物流端:今年8月,京东物流以30亿元收购限时速运企业“跨越速运”。
同时,面向下沉市场,京东物流也开始筹划新的经济型供应链平台“众邮网络”,这被内部定义为主打“高性价比”的经济型物流网络,单票价格更低。
这是三驾马车里的“喜”,自然也就有“忧”。
目前,由于史上最大IPO的蚂蚁集团被搁置,业务形态相似的京东数科上市进程,似乎也被蒙上一层迷雾;金融监管与科技创新之间的长期博弈,依然会是京东数科未来难以避免的问题。
另外,上市申请获批的京东健康,同样是不可小觑的独角兽。2019年,京东健康营收88亿元,2019年的收入更是达到108亿元,超过阿里健康(2020财年营收95.96亿元)和平安好医生(2019年营收50亿元)两家巨头。
截止今年三季度,京东健康的注册用户达到1.5亿,年活跃用户达到8000万,但依然不及平安好医生3.15亿注册用户、6690万月活用户的体量。
况且,类似京东健康这类互联网医疗平台,“卖药”依然是其核心收入和功能。招股书显示,2017年-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的产品销售收入占营收的比重,长期维持在85%以上。
实际上,带有卖货基因的京东健康,收入上以产品销售为主也不足为奇,但从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上理解,“卖药”的作用更多是导流,背后的线上问诊、互联网医院才是更大体量的生意,这也是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的关键点。
而在商业模式上,平安好医生可谓一马当先。财报显示,2019年,京东健康的在线医疗、消费医疗以及健康管理三项业务合计营收占比达到43%。
这也是京东健康将面临的挑战。
虽然落地到具体业务上有喜有忧,但京东系的“集体上市”已经实打实地上演,这也意味着京东从品类扩张、自建物流的进阶之后,又将迎来一场新的进阶,这是一场深入B端和供应链的升级。
健康、数科与物流,当电商平台带着“互联网化”的系统能力,介入到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升级的中间期,拼多多在发力农产品上行,阿里有云计算和“盒马模式”的线下布局,每一家电商平台都在迎接“闯关时间”。
京东也是如此,而闯关才刚刚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