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则“京东白条漏洞”
的微博话题上了热搜榜:
白条是京东金融于2014年2月推出的信用支付类产品,用户可以先消费、后付款。
据报道,大三学生汪某想2017年偶然发现,“京东白条”存在一个“致命”漏洞——无需本人实名认证,也无需绑定银行卡,用别人的身份信息,就可以注册账号并赊账购物。
汪某觉得“好玩”,于是找来了小伙伴,以及小伙伴的小伙伴,组织他们冒用别人身份注册京东账号网上购物,然后变卖套现,企图实现真正的“打白条”。最终,汪某等9人被以诈骗罪判处10年9个月至1年2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大学生真“打白条”获刑
2017年,就读于湖南某学院的大学生汪某听说,京东推出“京东白条”的赊购业务,可以先消费后付款,很容易通过审核。“第一次是用自己的信息买东西,当时我就发现了漏洞。本来想告诉京东公司,但我不知道怎么联系他们。”汪某意识到这是个“赚钱”的渠道,当即联系了老乡张某决定先试一下。
之后,汪某从长沙某高校附近网吧花了200元买了一张在校学生的身份证。利用身份证上的信息、以及新买的手机号,汪某在学信网上注册了一个账号,查询到这张身份证对应的学籍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汪某在京东平台申请了账号,并提交“京东白条”的申请。之后,汪某把身份证和学籍信息全部转交给张某,张某利用学籍信息来到失主所在的大学,并找到该学校的京东面签官(一般为大学生兼职),进行现场面签。
面签官仅对张某进行简单的问询式面签,就完成了初审,然后把初审材料发往公司后台,由公司后台进行最终审核。审核通过后,汪某利用审批通过的“京东白条”赊购额度在京东平台购买了一部6000余元的手机,并快递给张某。手机到手后,张某以原价八八折的价格进行销赃获利5200元。
第一单“生意”成功后,汪某和张某都尝到了甜头,两人开始招兵买马,进行大规模的骗购。“这种方式来钱太容易,也太快了,当我看到钱的时候,心态就变了。”
汪某雇佣张某谦、刘某良、刘某婷等人员,负责购买身份证和手机卡、查询学籍信息、注册京东账号,以及申请“京东白条”赊购业务和收货、发货及货物的变现;张某雇佣彭某为等15名人员冒充大学生,找面签官进行面签审核。汪某先后在各高校网吧和长沙火车站附近以每张300元不等的价格,购买了90余张身份证。在案件中,他们分工合作,形成了一条骗、收、销完整链条。
被抓后,汪某承认,作为一名大学生,他并不需要这么多钱。“我投资了10万元,在学校开了一家京东快递店。”
图片来源:天心区人民法院
3月8日,长沙市天心区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并对此案进行了一审宣判。
天心法院一审审理认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