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说电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94|回复: 0

拼多多的大空头爆仓了?

[复制链接]

271

主题

271

帖子

8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2
发表于 2019-1-15 23: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此役胜利,拼多多或许会成为全球闻名的沽空机构难以攻克的“碉堡”。今年8月,持续上涨的股价,或许已经让对拼多多做空的沽空机构“血本无归”;而此次又有私募人士表明,以目前拼多多的涨幅Blue Orca或已爆仓,拼多多与大空头的“撕逼”,能否再次全身而退?



11月14日,空投机构Blue Orca发布了一份针对拼多多的沽空报告,在这份沽空报告中,对拼多多的营收、净亏损额、员工人数等数据问题表示存在造假行为。针对此次沽空,11月16日,拼多多发声表示Blue Orca所列举的指向性内容与事实完全不符,公司将于11月20日三季度财报发布当晚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回答相关内容。

不过,这次沽空目前来看,对拼多多的股价似乎并未造成冲击。自沽空报告发布以来,拼多多的股价不降反涨,在遭到沽空的首日,拼多多的股价上涨11.66%,次日又上涨6.42%。连续三日上涨21.1%,收报20.83美元。

近年来,不少中概股公司都曾被沽空机构“盯上”。多数公司受损严重,不过也有诸如好未来、新东方、恒大等公司,以其自身的实力“打脸”沽空机构,即便如此这些公司在沽空报告发布的首日,都曾出现股价下滑的现象。而拼多多这样不降反涨的情况并不多见,是资本市场对拼多多极度信任不买Blue Orca的账,还是另有隐情?
疑似自救?

11月16日,在Blue Orca的沽空报告发布后,拼多多简短的作了回应,而针对Blue Orca的做空材料的回应,则要等到11月20日发布三季度财报时候,通过电话会议回应。

此次沽空拼多多的机构Blue Orca的历史沽空战绩颇为“亮眼”。从2011年开始出手做空,他们已经导致了两家公司退市或进入破产程序,三家长期停牌,仅有一家反击胜利,十战九胜的业绩也让Blue Orca“声名在外”。而即便是那个反击胜利的公司丰盛控股,在遭到沽空后停牌前也大跌了近12%。

拼多多又为何能一反常态,大涨11.66%呢?

根据雅虎数据显示,拼多多的内部持股达到了41.49%,机构持股达到了73.58%。盘后数据显示,在“做空”当天,拼多多的成交量达到了2500万股,折合目前市值接近5亿美元,换手率达到了2.23%。

这一换手率极为罕见,其在历史上仅次于拼多多开盘当天3.88%的换手率。

而当天走势来看,拼多多在做空报告发布后快速下跌,但20分钟后就开始快速上涨,成交量集中在北京时间23:20-00:05分。

在拼多多上市四个月的时间里,股价上涨幅度最高的一天为9月12日,其股价上涨30.03%。当天的成交量仅1700万股,换手率仅1.7%。而当天,高盛发布研究报告,称拼多多为全球营收增速最快互联网公司并建议买入。

无论是做空报告出现后股价和换手率大幅上升,还是成交量集中的时间段来看,都呈现出种种不合理的迹象,这也让拼多多被外界怀疑,是不是在自救?

事实上,据《中国基金报》引援私募人士的分析表示,如果空头加了6倍杠杆,以拼多多目前的涨幅或已致空头爆仓。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美国SEC文件,高瓴资本2018年Q3清仓了百度、网易等公司股票,同时还大幅度减持了阿里巴巴、奈飞九成仓位,欢聚时代、爱奇艺、Facebook等公司也遭到了高瓴资本不同程度的减持,其新入拼多多、耐克、苹果等公司。

这已经不是沽空机构第一次做空拼多多,今年8月,曾出现有组织的做空拼多多股价行为,据财新报道,其间做空机构的借券年息高达9%。随着拼多多股价从17美元一路上涨至30美元的高位,部分做空机构“血本无归”。

与做空资金进行正面博弈,似乎印证了拼多多的“特质”。事实上,这应该也是拼多多内部的文化价值的导向。据老虎财经了解,曾在拼多多供职的离职人员透露,在拼多多所盛行的“撕逼文化”,几乎自上而下传导至每位员工的身上。
做空者说了什么?
在这份沽空报告中,BLUE ORCA列举了5点理由:

1、 拼多多虚报营收

做空报告认为,拼多多在招股说明书中称,仅两家VIE子公司就贡献了该公司2017年的全部收入。然而,在提交给中国政府的文件中(SAIC),这两家VIE子公司的总收入仅为12亿元人民币。在计入公司间交易后,该备案文件显示,拼多多的两家VIE子公司产生的收入仅为7.06亿元,这比该公司在SEC的备案文件中报告的收入少了36%。

同时,拼多多报告称,2017年在中国的净亏损仅为4.17亿元。但若把拼多多的两家VIE实体及其母公司(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的净亏损加起来,SAIC备案文件显示2017年拼多多在中国的净亏损为6.89亿元。这比披露给美国投资者的亏损额要高出65%。

2、 少报员工人数和人力成本

做空报告认为,拼多多官网显示的数据与其披露的员工人数自相矛盾。

拼多多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总共有1159名员工。但其官网声称,该公司在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拥有超过5000名员工,是SEC文件中的4倍有余。根据其官网披露的员工人数,Blue Orca估计其2017年实际人力成本为7.16亿元,比其在SEC财务报告中声称的高出4.89亿元人民币。

3、未披露的可疑关联方

做空报告认为,拼多多在关联公司仍然在帮助拼多多进行招聘,并且怀疑该公司正秘密承担拼多多的部分人力成本。这本应出现在拼多多的SEC财务报表上,这将增加其亏损,并削弱其运营效率。

2009年,拼多多创始人兼董事长黄铮创立了电子商务服务公司“乐其”,但拼多多甚至从未在招股说明书中提价这家公司。然而,有证据表明,在截至2018年10月之前,乐其和拼多多之间的交易仍在继续。乐其在其网站上发布广告称,该公司将于2017年校园招聘拼多多的空缺职位。

4、 虚报GMV

做空报告认为,拼多多特殊的购物模式夸大了GMV的虚高。第一,用户产生购买行为但尚未支付款项,订单会在24小时内失效,平台会将该笔交易记录GMV,第二,用户发起了拼单,如果24小时内没有成功,订单也会失效,但同样将该笔交易记录GMV。

拼多多在其官网上表示,不对交易收取佣金,但承认其代表第三方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收取0.6%交易费。如果拼多多电商平台中每笔交易产生0.6%的交易费用,那么从逻辑上讲,以拼多多披露的交易量计算,拼多多2017年和2018年一季度实际的GMV应是1170亿元,这与其报告的上述五个季度GMV共计2070亿元相比,少了43%。
5、 确认不合理收入

拼多多明确告诉商户不收取佣金,产生的交易费用(0.6%)是代表第三方支付服务平台——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所收取的,拼多多2017年的交易费收入为5.31亿元,但成本为5.41亿元,说明其佣金收入为零,但现行的公认会计准则(GAAP)明确禁止公司承认代表第三方收取的收入,但拼多多将第三方的代理收入归为公司的账面收入, 拼多多通过虚报收益抬高其股票价格。

基于上述五点,沽空报告认为,拼多多股价应较前一日收盘价跌去59%,即约每股7.85美元。

根据此前的初步回应,拼多多将于明天(11月20)三季报后的电话会议中,对该沽空报告进行详细回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 匠说电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