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南广场一角(11月10日摄)。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6天
181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与会
3800多家企业参展
按一年计
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
……
这些数字
记录了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盛况
也作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被永久书写进了
“进博会”的历史中
从2018到2019
从第一届到第二届
“进博时刻”如约而至
数不清的 “进博故事”
精彩上演
11月5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拍摄的第二届进博会服务贸易展区(全景相机拍摄)。新华社记者尹炣摄
“进”来真得好
自开幕到闭幕
进博会展馆内
每天都是人头攒动
热火朝天的景象
11月6日拍摄的进博会装备展区。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换名片,加微信
谈生意,话合作
忙得不亦乐乎
11月9日,一名西班牙参展商(左)在洽谈合作。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手握7部手机!
这是前来参展的
美国创新型车企
Neuron联合创始人斯考特的“疯狂”
“4部老手机是临时翻出来的
3部是新买的
我注册了好几个微信号
来展台咨询的用户实在太多
我忙不过来逐一回复
就叫上同事帮我”
11月7日,北京昌盛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凯然(右)与美国创新型车企Neuron公司联合创始人斯考特在展位后台洽谈。新华社记者 王琳琳 摄
赞比亚野生蜂蜜
布基纳法索手工艺品
坦桑尼亚腰果
马达加斯加香草
……
在第二届进博会上
全球47个最不发达国家中的40个
参加了企业展
每国拥有两个免费标准展台
与会展商们纷纷表示:
“市场反馈超乎意料!”
“我们明年一定还会再参加”
11月8日,参观者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参观。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虽然有着不同的肤色
说着不同的语言
但展商们来到进博会
都奔着同一个目标:
在中国的大市场里
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机遇
11月7日,参观者在第二届进博会装备展区参观。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而为期6天的进博会
真是应了那句温暖人心的期许
“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博”得好口碑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不仅要年年办下去
而且要办出水平
办出成效、越办越好”
这句特别提气的话犹在耳边
而本届进博会已经用实际证明
“进博会”本身
已经成为了有口皆碑的“大品牌”
11月9日,在第二届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的都乐展台拍摄的牛油果。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都乐”
这家跨国食品企业的中文译名
喜庆吉祥、中国味儿十足
去年首届进博会上
都乐的展位约200平方米
展出了27种产品
接待了100多家采购客户
尝到甜头的都乐
在本届进博会上
带来了更丰富的水果品种
香气浓郁的智利梨
多汁味甘的泰国椰青
个头饱满的厄瓜多尔香蕉
……
其中不少是“进博会首发”
11月9日,在第二届进博会品质生活展区,观众走过乐高集团展出的“3D进宝”。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一年前的首届进博会
世界500强
家具及家居用品零售商巨头宜家
只是加入瑞典国家馆
通过一块展板
展示了自己的产品和理念
然而
“进博效应”的火热远超预期
本届进博会
宜家以“宜居未来家”为主题
精心设计了180平方米的展台
并以“进博会绿色发展合作伙伴”
的身份亮相
11月5日,在第二届进博会品质生活展区,来自法国的玩具品牌展商手持儿童手偶玩具。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作为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
重要平台
“进博会”
正持续释放不容错失的“中国机遇”
这场中国首创的盛会
背后是无限的商机
无限的未来
“会”聚常在线
进博会不只是6天的博览会
更是“6天+365天”
全年不打烊的进博会
从空中俯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新华社记者 凡军 摄
中国和各国搭建的
全球开放合作的舞台
永不落幕
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
不会停滞
全球共同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大潮
不可逆转
这是在第二届进博会装备展区拍摄的法拉帝公司的FSD 195高速公务巡逻船(11月8日摄)。这艘全长20米、重约37吨的公务船大量采用碳纤维和钛金属等新型材料。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进博会不仅是一席贸易盛宴
更是一场开放融通的“东方之约”
推动经济全球化
朝着更加开放、包容
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