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说电商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0|回复: 0

干天猫淘宝,搜索流量你再不放弃,就会死的很惨!

[复制链接]

237

主题

237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0-3-28 05: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好,我是风云老师。目前已经在淘宝天猫创业11年,带的嫡传弟子平均年销售额在1000万以上,最高的是年销售规模2亿。弟子文化程度从小学毕业到EMBA,英雄不问出处。这是一个草根崛起的大好时代,风云老师愿和每一位有梦想的电商朋友一起加油奋斗。


看到这个题目大部分人会感觉我靠标题吸引眼球。你能认真读完我相信你有不一样的感触。在这个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你的认知是断层的,碎片化的。某种意义上讲有部分人已经开始不健全了,认知不健全、学习碎片化、社交网络化、情感分裂化。信息传播方式是很快但是面窄了。你以为你再看想看的信息其实是平台在左右你看什么信息。千人千面个性化推荐某种程度提高了信息价值,同步夺去了我们很多选择的权利。你喜欢的,往往是带毒的,会固化你的思维,会锁定你的视角,会影响你的认知。


今天不是批判千人千面个性化推荐机制的只是万物有利就有弊。你得到了情有独钟也就失去了风情万种。对于商业千人千面是给我们节省了时间基于个人的信息包推荐有用的东西。回归正题:为什么要放弃搜索流量?搜索流量体量已在2018年双十一时就不在是主流流量,随着标签权重的递增,手淘首页流量,手淘猜你喜欢流量这种推荐式流量的价值已不低于搜索。目前很多类目及类目TOP还在刷刷刷。也正是因此很多同学会说我这个类目都在刷,谈别的没用。在先阶段的“场景”中刷还是有效果的。


从18年下半年以来已发现很多人已经开始以付费为主,小补为辅。甚至于很多同学开始玩高价值信息流闭环的运用了。你还在说:“尝试了很多,这没用,那没用”。最近又有同学说:刷9999大额玩法又有效果了,又流行了捆绑单、套餐玩法等等,万变不离其中就是解决坑产值和买家支付人数套路。结果扣48分的店铺一片。这两个指标(坑产值和支付买家人数)为什么一直被“电商人”如此看重。
究其原因应该是2015年以前淘宝忽悠我们太深。想各种办法误导或者放烟雾弹来迷惑,让看不清楚坑产作用。


就有小部分头脑清醒的,你说的天花乱坠最后你还是要考核GMV有GMV就有排名,有排名就有竞争。竞争最终的核心还是坑产值。于是乎,各种黑搜扑面而来。刚开始,效果确实好,一两拨千金。很多人赚的钵满瓢满。淘宝也没闲着一路规则调整应对,加人气权重,加实时权重,加人群权重等到今天几乎无计可施的地步。针对坑产束缚的影响好像一点没有改变,改变的就是如何刷,怎么刷的问题。十个淘宝九个刷,还有一个是傻瓜的俗语盛传。


我不否认刷依然有效,会刷甚至比玩全推广付费效果更好。但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更何况你能不能活要看淘宝的态度,你能不能赚钱要看竞争对手给不给你机会。对于刷单的同学你好好想一下:是不是你的竞争对手决定你赚不赚钱,数据有时候再好看又什么用,对手再傀儡你。本来商业是靠自己的精明实干,到头来你要看别人的脸色吃饭。


突然耳边想起了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不好意思走神了。






商业就要遵循商业法则:买东卖西,度远近,调余缺,辨贵贱,这是基本原则讲究的是供需关系。今天商业发展到今天,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工具知道我们的用户人群标签画像是什么。也就是买给什么样的人,有什么购物意图的人会买 。我说:其实淘宝发展到了今天,他一直核心隐藏的指标--展现量,现在是可视化的。什么性别、年龄、消费层次、什么职业,什么样的行为轨迹特征都已经很清楚的展现在你面前,只是你没有换个角度思考,发现“她”而已。做生意就应该遵守商业法则少人为干预。淘宝本身就是在模拟生意系统生态,自己也早放弃了人为干预的阶段,基本都交给了大数据。今天淘宝给予流量的展现规则已经说了不止千遍。是先匹配标签再根据标签匹配展现范围。也就是一个消费者搜索关键词是先基于消费者本身信息包里面包括的信息给匹配,能不能看到你的产品是另一回事。如果你产品信息包和消费者本身带的信息包匹配度高才更有机会展现。



这也就是说为什么要先做标签入池,再考虑坑产的事情。


那么谈点核心的:


消费者身上的信息包和产品信息包匹配优化的问题
消费者身上的信息包:“包含性别、年龄、消费能力、职业等,最优价值就是近期行为轨迹特征,浏览什么,加购收藏了什么,购买了什么,用什么样的途径进行浏览等”。
这些都是系统本身的事和我们无关的是系统再以前就已经分类好的信息类别。
我们所谓的打标,其实就是想通过模拟购物意图来匹配这个消费者身上的信息包。
这个过程大部分是掩耳盗铃,难度很大,及要匹配性别、年龄,又要匹配轨迹特征相同。
所以打标刷单的效果就差之千里了。


其实这个打标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给工具。
一个是直通车,一个是超级推荐。
直通车可以帮我们测试出基础属性人群也就是性别、年龄、消费能力、职业等这部分
行为轨迹特征可以通过直通车关键词和超级推荐关键词购物意图结合,判断成交关键词和成交的相关性购物意图。
从而确认成交流量方向和成交属性和最相关购物意图。
用结果反推行为轨迹特征。
逆向思维的运用,用结果反推导向。


这两部都做好,不管是用直通车去打标,还是用超级推荐去打标精准度都非常非常的高。
标签精准是首要前提。
这就像比着葫芦画瓢,葫芦本身好,瓢自然好。
也就是推荐式流量体系下种子用户人群画像精准,推荐的人群才会精准。
人群标签精准了流量价值自然也会很高。


你去找刷手去刷,不管是性别、年龄、消费层次、职业等不可控,就是模仿的行为轨迹也是你意念中的行为轨迹。什么货比几家、点击几家直通车、等猜你喜欢有相似宝贝的时候就打上标签了。这样做只是表名你现在有这个购物意图成交的行为轨迹有很多种,真正成交的人群路径轨迹特征怎可能是你模仿了的,自欺欺人罢了。能找到自己产品的多数是靠某种形式点击了自己的产品通过足记原理看到而已--这句话可能会得罪一部分人的利益,话多必失。


不能在瞎哔哔了。


再说一个消费者身上的标签是流动的,哪个产品浏览的时间长,近期多次浏览,加购收藏等轨迹不同产生的标签就有强弱之分,近期的就会挤掉远期的,访问深度高的就会挤掉访问深度浅的对于“刷标签单”都是太傻太天真。真正有用的还是刷进去的坑产值部分。至于给你流量展现价值,那就因“人”而异。说这些就是想告诉在玩刷单的这些同学,你每补一单就是对你真实人群画像的一次伤害。要有度否则适得其反。


我前面写过一篇文章《pv价值比uv价值更重要》就是流量展现基于你人群画像和行为特征。


“根”坏了--风华正茂也只是一时。


为什么强调大家要放弃搜索流量,主要大家对这个流量太熟悉且又最陌生。期望值太高,固化思维太严重。现在不光搜索渠道是千人千面。手淘首页、手淘猜你喜欢、我的淘宝、直通车、几乎所有的渠道都在受千人千面的影响。标签乱了全部的流量渠道的价值基本都失去了。更何况搜索端口已经是白热化竞争。竞争激烈成本加大,流量价值反而变差。这真是一个死老鼠坏了一锅好汤。很多同学说的好听做“数据化运营”。数据分析的数据源却是“竞品”,数据的参考值基于竞品数据。


什么竞品点击率、竞品加购收藏率、竞品坑产值等就出来了。这种数据利用的思维本身就是错的,加上数据来源很重要,你的数据怎么来就确定了价值。这样分析数据只会进入一个排名机制必定人为干预。不干预难受啊,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运营。其实数据化运营的真谛是用数据判断和确认目标和方向。是用数据产生数据再利用数据的过程。数据根据“场景”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而不是让你盯着数值去做超越而是通过数据创造新的价值。数据给你的不是一个阀值,而是给你一个方向。不如放弃搜索端口静下心来真正数据化运营。通过对人群和购物意图的不断测试。找到自己的真正种子人群标签。根据真实的数据反馈看下适不适合拉升扩大。数据化运营首要解决问题就是商业最本质的东西--要有利可图。如果没利可图就不叫生意。


通过第一步数据化运营产生的结果判断有无可优化的空间。不是所有的链接都可以成为爆款,但是每一个爆款的数据模型基本相同。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去补单模仿的原因。假的真不了,真的也假不了。只有深挖标签,深挖人群价值是未来3-5年的核心方向。终极目标就是向高价值信息流应用的闭环系统发展。阿里系的工具升级和备注说明已经证实了这一点。第一个运用方向就是人群流转价值。(七掌柜鬼哥投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 匠说电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