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listing的优化,很多卖家习惯性把重点放在关键词和review上面,甚至有一些卖家账号还没有下来,就早早的找好了刷单机构。
其实,90%的消费者在购买一款产品之前,一定会仔细的浏览QA,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是否该产品的决心。如果标题、图片、描述是卖家对产品的包装说明,那么QA则是顾客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对产品的清晰概况。
因此,QA的好坏直接影响着listing的曝光和转化。下面家普及一下QA的相关事宜。
1、QA是什么
亚马逊Q&A,作为亚马逊买家社区的一个交流利器,为用户提供了sellers与buyers、buyers与buyers之间交流产品特性、功能、质量品质等问题的区域。
同时,Q&A也是Listing权重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问答的方式,可以提高了listing的活跃度,很自然地亚马逊会认为你的listing是受到大家关注的,从而加大你的曝光,提供更多的流量支持。
Customer Questions & Answers让前台购物的买家可针对商品提出任何相关问题,之后亚马逊会通知该商品的卖家或者一些已经买过该商品的买家来回答该问题,当亚马逊得到答案后会邮件通知提问的人。
同时会将问题及答案显示在前台,供将来购物的人做参考,可以让买家做出更加合适他们的决定,提高购物体验。
一般情况下,如果有三个以上的Q & A,就会被亚马逊自动置于产品listing标题的下面,如果Q & A数量少于3个,就不会显示。
2、如何快速上QA
1、整理抓取关键词和产品优缺点
首先需要熟悉产品性能卖点和缺陷,从自己产品入手实际操作使用体验最好,并搜集同行Q&A和Review做整理抓取关键词和优缺点。
2、合理布局Q&A
a.根据整理的关键词流量抓取主推关键词,这里考虑是否为标品和非标品,对应选取核心关键词或者长尾词。
b.提问埋词:针对产品适用性和场景以买家身份提问,参照之前整理的Q&A,注意埋关键词;针对产品使用问题提问,注意埋词;针对产品缺陷提问,注意埋词。
c.回复埋词:针对问题配套买家回复,尽量简短本土化语言,埋1-2个词足够;以卖家身份回复,埋3-4个不同的词。
3. 增加Q&A数量
特别是针对新品而言,和review一样,Q&A数量越多,活跃度越高,对Listing的转化就越有利。我们上文说过Q&A的数量要超过三条才会在标题露出,所以3条是个基本门槛。
数量是越多越好,不过你要是利用一些“刷”的手段,就要注意分寸,新品的话前期上3-7个左右,后期销量增加,流量增加,review增加,可以继续再上几个。后期成熟一个listing差不多有15个左右就可以了。
3、QA如何优化
1.收集关键词。建议大家多去参考竞品链接的差评里面的描述,这样可以增加顾客的信任度,本土人对于搜索习惯还是比较敏感的。
2.收集客户邮件中常遇到的问题、产品功能性强的问题(尽量写的仔细)、差评中提及的问题。
3.收集同类竞品里的高频问题。尽量把所有的问题都写的很仔细,一步一步怎么操作。把最最最主要的痛点问题罗列出来,对于缺陷问题也是要在QA里面罗列出来,而且卖家在回答的时候要尽量专业的回复,并且要表达在努力研发改进中。
4. 问题排布和回复。做提问的时候,首先把痛点排序,然后针对最重要的安排至少两个问题,而且要把这个问题顶置在第一第二的位置,彻底解决客户的担忧疑虑。回复的时候也是要正面积极回复。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针对产品无法改变的缺陷,一定要安排有QA,这样会减少往后的投诉问题。
5.排序的安排。做好UPvotes,打开链接点赞或NO来操操控所有Q&A的上升和下降,如果得到正向的votes越多,那么这个相应的Q&A就能升到第一页。
6.如何应对负面信息。如果出现负面的问题,首先要想好回答的内容,但先不要急着回答。QA的核心是问答,有人提问还必须有人回答才会直接显示出来。根据其影响程度而确定,如果是已经购买过的卖家,可以尝试通过名字找到订单号联系买家。如果负面的问题已经有人回答了,即可以用卖家身份做出回应,同时可以找粉丝做更优质的QA,对该问题或者回答进行辩解。制造出更多的QA,让人不再在意此负面信息。
如出现违反亚马逊的政策可以举报请求亚马逊删除(例如:带有种族歧视,涉及个人信息等等)。
4、QA相关注意事项
1.可以适当的插入关键词,但是不能堆砌关键词。
2.可以找买家账号来进行回复,提升可信度。
3.不要发广告内容,也不要在QA中推销产品。
4.不可以自问自答,也就是说卖家们是不能进行自己提问的,需要买家的账号来进行提问,卖家们只拥有回答的权限,当然如果卖家用自己的买家号来进行提问,就需要注意电脑使用的IP问题。
5.12个月内未购物满50美元的买家不能进行提问,在亚马逊调整了QA的提问要求后,现在能够留QA的买家是需要在过去12个月内购买超过50美金并不包含折扣金额的买家。
6.禁止如下信息:垃圾信息,包括广告、竞赛、其他公司的网站推荐信息等为推销产品的重复性信息。不能很好解决买家疑惑,反而是困扰、窘迫买家的信息。鼓动买家去做非法、危险行为的信息。侵犯他人隐私的信息、诋毁或供给他人的信息。
(文章来源:AMZ123) |
|